
【澳門日報消息】由亞太傳播交流協會、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聯合主辦,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亞太傳播論壇聯盟(澳門)協辦的“亞太傳播論壇2025”,於昨日在澳門大學落幕。
本次論壇以“記憶·敘事·真相:AI時代的全球新聞與和平傳播的重構”為主題,吸引了近百名來自亞太地區的傳播學者、業界領袖及青年研究者參與。會議以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背景,聚焦AI時代如何重新定義記憶、敘事和真相的概念,推動和平傳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創新與發展。
在8月16日的主旨演講階段,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講座教授周樹華從恐怖谷效應講起,詳細闡釋了影響人工智慧傳播者感知的因素。瑞士盧加諾大學健康傳播教授Peter Schulz重點介紹人工智慧在資訊紛雜社會中的對資訊可信度的影響,通過聚焦ChatGPT在糾正健康錯誤資訊中的作用,探討人工智慧對信任度的更新作用。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首任泰方院長吳瓊介紹了中國古典文學、武俠小說和現代文學在泰國的翻譯與傳播現狀。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暨南大學新媒體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一果則著眼於大灣區,提出重新定義灣區,強調一個開放性的文化灣區的理念,從而建設流動、協商、創新的灣區傳播。北師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副主任許夏營緊隨熱點步伐,將泡泡瑪特與Z世代的情緒結合,重點介紹了泡泡瑪特如何將Z世代的情緒商品化的問題。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理事長盛綺娜展示了人工智慧如何賦能數據研究並釋放洞察與創新的潛能。
此外,論壇還舉辦了人工智慧輔助大數據分析工作坊,介紹如何利用澳門本土研發的DiVoMiner資料平台開展科學、高效的新型內容分析研究。本次論壇評出五篇最佳論文,獲得了由DiVoMiner學術研究平台提供的優秀學生論文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