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新聞】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下午舉辦「澳門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專題報告」發佈會,發佈內容包括澳門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現狀,並探討未成年人的AI素養情況;同場舉辦「生成式AI應用工作坊」,邀請易研信息科技營運總監馮斯敏主講。
學會理事長盛綺娜表示,在如今智能互聯網時代,AI素養已成為網絡素養的重要組成,澳門未成年人的高上網率為他們對AI的應用奠定了基礎,未來如何讓未成年人的網絡及AI素養跟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步伐,在掌握科技工具的同時健康成長,是社會需關注的重點。
盛綺娜發佈研究結果時表示,澳門未成年人的上網率逐漸提升,觸網低齡化現象明顯,休閒娛樂為他們的最主要上網目的。報告基於過往的調查研究,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分為網絡技能、網絡安全、網絡道德及自我管理四個維度,並綜合計算網絡素養整體得分,結果顯示,澳門網民整體得分為3.5分(以1-5分計算),12-17歲未成年網民的整體網絡素養得分相對最高(3.6分),6-11歲未成年網民為3.5分;其中,12-17歲未成年網民的「網絡技能」得分相對最高(4.0分),但「自我管理」得分相對最低(3.1分),且網齡越長、日均上網時間越長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弱。在網絡道德層面,6至11歲未成年人舉報不良資訊的意願較高,但亦相對更容易在網上使用不正確的用語去攻擊別人。
此外,學會亦公佈了AI素養研究的結果,盛綺娜表示,未成年網民對生成式AI的使用率(28%)稍高於成年網民(27%),在AI素養的「基礎知識」、「應用技能」及「風險感知」三個維度的評分亦均高於成年人,當中結果顯示未成年網民對生成式AI的接受程度高於成年網民,更願意嘗試和應用生成式AI。
盛綺娜建議,未來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幫助未成年人拓展網絡的應用廣度與深度,並強化網絡道德教育;教育系統宜繼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及AI素養教育,構建一個AI與HI協同工作的協作教育生態系統,讓未成年人從小掌握善用網絡及AI的方法,並了解可能帶來的風險,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