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澳門大學
2003/07/24
來自澳門大學的學者張榮顯講師,於英國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中心主辦之「全球互聯網計劃」研討會上,發表有關澳門互聯網使用的研究成果,並與其他亞洲國家及地區的學者共同比較亞洲區互聯網使用的情況。
「全球互聯網計劃」研討會於七月十六至十九日一連四天於英國牛津大學舉行,全球超過20個國家及地區的學者專家參與了該項全球唯一最大規模的互聯網研究合作項目,獲得英國政府、牛津大學及當地媒體的關注。
該會議主要就全球互聯網在社會及個人層面的擴散、使用及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較,並且就有關的研究理論、方向和研究方法進行透切的探討,提出了以理論為導向的鏈狀研究模型。有與會者更提出了具前瞻性的DUE(擴散/使用/影響)研究模式,從社會層面來作長期的縱向比較研究。
澳門代表張榮顯在會議上簡介了澳門互聯網的擴散和使用情況,並針對網民與非網民在社會化、傳統媒體使用情況、消閒活動、傳統媒體滿足度、互聯網滿足度、對民主政治和網上資訊的管制的看法等多層面作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在上述各個層面中,除了非網民對互聯網的滿足度的評價較網民明顯地為高之外,其餘層面並未發現網民與非網民之間有明顯的差異。這結果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研究發現一致,暗示在現階段互聯網的影響尚未出現「取代效果」。張榮顯認為,有異於電視主要提供的娛樂消閒功能,互聯網的多媒體功能與互動性,反而令它成為一種強大的補充媒體。
此外,在亞洲區的比較研究報告中,張榮顯指出,相對於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互聯網普及情況,例如日本的上網率為50%、新加坡為41%、香港為39%、台灣為38%及北京和廣州為37%,澳門的33%上網率實在偏低。在眾多國家和地區當中,澳門網民使用數據機連網的比率最大,而使用寬頻上網的比率最小,顯示澳門在互聯網資訊的流通速度方面急待提高。
從基建及文化層面來看,阻礙澳門及香港的非網民上網的主要原因是不懂相關技術,其次是沒有時間。日本及新加坡兩個科技基建相對完善和科技知識普及的國家,非網民主要是對上網沒有興趣,其次才是技術問題。而在北京及廣州,主要是家中沒有相關設備,其次是技術問題。張榮顯認為,澳門有必要加強互聯網知識的普及化,鼓勵各個階層的市民使用互聯網,尤其是在特區政府大力推動電子政府服務及對外推廣澳門的時刻,互聯網基建的完善、上網率及知識的普及化將起重要作用。
是次研討會聚合了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學者,集思廣益,對推動世界互聯網研究起領導作用,與會者協議在本年十月於美國向全球媒體公佈首次全球比較結果。澳門學者張榮顯在會議期間向與會的眾多亞洲區代表學者發出邀請,期望未來能在澳門舉辦更緊密的研究合作項目和會議,以提高澳門在互聯網使用研究方面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