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門日報,版面:第A03版:澳聞
2015/09/16
兩岸四地新聞研討會台北舉行
業界探討新媒體發展迎挑戰
【本報記者台北十五日電】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今日在台北世新大學舉行,來自兩岸四地的近百位資深媒體人士和學者圍繞“廿一世紀數位匯流下華文傳媒合作之理論與實踐”的主題,深入交流與對話。
六十年來關係最好
開幕式今日上午九時半舉行。大陸代表團團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王冬梅在致詞中表示,新的技術日新月異、新的媒體業態不斷推陳出新,傳媒業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擁抱明天,是兩岸四地新聞業乃至整個華文媒體共同思考和關注的問題。希望與會人士廣泛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媒介在新形勢下發展的方向性和戰略性課題。
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致詞表示,兩岸恢復往來之初,兩岸媒體為兩岸民衆尋找親人提供了許多幫助。兩岸兩會成立後,持續推動兩岸媒體互訪交流。媒體為兩岸開啟交流、建立共識、累積互信,創造兩岸關係六十多年來最好的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抱腳傷仍堅持與會的台灣代表團團長、世新大學董事長成嘉玲表示,兩岸此項民間研討會延續至今二十多年,難能可貴。
經過多年交流,兩岸四地新聞界越走越近,保持了融洽友好的關係。當前,媒體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傳統媒體面臨的困境、新媒體崛起後的發展,以及兩岸四地密切往來情況下如何深化媒體合作等問題,都值得共同探討。
香港代表團團長、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秘書陳淑薇,澳門團長、記協理事長余建棟也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詞。
研討聚焦三大方向
本屆研討會聚焦“華文傳媒在數位匯流下之探討”、“省思華文媒體在數位匯流中有關社會責任”及“有關華文媒體合作實踐之探討”等三個方向,共計發表十二篇論文。今天,江蘇法制日報社長、總編輯馬健分享了新形勢下專業紙媒四條核心價值“精準定位、錯位競爭、做強主業、適度融合”。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總結了歐美媒體的十二個趨勢,並認為新聞機構因應作出內部運作、架構重組、設立新部組、營運思路、重點轉移、思考定位、記者個人能力提升等改變。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中央社商情新聞中心主任許雅靜點評了新聞媒體於數位變革中的思維、組織、內容、平台、商業模式等五大轉型。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李月蓮分析了數碼化公共空間的新發展形勢,以及傳媒其中的角色與責任,重點提及數碼世界、“人人都是記者”的傳媒倫理。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彭懷恩則從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角度,闡述新聞自由、隱私權保障等熱點,倡議加強網站管理、及時移除誹謗、侵犯隱私的報道,思考成立網絡新聞議標準,定期評比網絡新聞網站的媒體表現。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新聞傳播學部部長高曉虹以近期內地多個新媒體爭議事件,表達了媒介融合的六項媒體責任,即堅守真實、弘揚正能量、輿論監督、深入基層、文化傳承、和平理念。
倡傳播渠道多元化
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會長張榮顯、澳門大學傳播系教授尹德剛也應邀發表或提交了論文,前者建議澳門新聞媒體未來應保證報道質量,傳播渠道多元化、信息形式多元化、建立與信息接收者的恆常互動模式、營運理念朝“信息傳播所有環節的參與者”轉型升級。後者則分析了華文媒體於數位匯流中的社會責任,並就不同華文地區一詞多譯名、翻譯不統一不規範的問題,提出建議。
四地代表團今日下午開會後,還參觀了台灣聯合報系,獲聯合報社長項國寧、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聯合報總編輯游美月熱情接待,了解聯合報系近年全力發展數位媒體和經營多元文化業務,集團化應對傳統媒體轉型的挑戰。
研討會明日上午舉行第三節會議後,將舉行閉幕式。